鄂州下属的有几个县
截至到2019年6月3日,鄂州市下属3个县级行政区、3个经济开发区、3个直管街道,没有县,具体名称如下:1、鄂城区:辖汀祖、碧石渡、泽林、燕矶、杜山、花湖、杨叶、长港等8个镇和沙窝乡、花湖开发区(省级)、鄂城新区(以原新庙镇为基础,另加燕矶镇的沙塘、鸭畈、马元、杨岭、池湖、茨塘6个村组成);2、华容区:辖华容、段店等2个镇和临江、蒲团2个乡以及红莲湖新区(原红莲湖旅游度假区与原庙岭镇合并组成);3、梁子湖区:辖东沟、太和、涂家垴、沼山、梁子等5个镇和梧桐湖新区;4、葛店开发区:现有社区5个、行政村31个,村民小组354个;5、鄂州开发区:现有3个社区和10个行政村,村民小组共计120个;6、凤凰街道:现有14个社区和5个行政区,村民小组共计54个;7、古楼街道:现有10个社区和3个行政村,村民小组共计34个;8、西山街道:现有9个社区和7个行政村,村民小组共计86个。扩展资料鄂州有着5000多年的悠久历史。在华容、蒲团、燕矶、太和、涂家垴等地,发现了新石器时代遗址10处、夏商时代遗址20多处。西周中期,本境为鄂。鄂王熊红在境内西南(今属大冶)修筑鄂王城。周夷王时,鄂为楚国的重要封邑、军事重镇和经济中心。秦代为鄂县,辖今鄂州、黄石(含阳新)、咸宁(含咸安、嘉鱼、赤壁、崇阳、通山)等地。三国时期,鄂县属吴。公元221年,孙权改鄂县为武昌,并在此建都。当时,国都、郡府、县治均设于今鄂州城区。东晋时,城区为武昌府治所,王敦、陶侃、庾亮、庾翼等先后设府治理。宋、齐、梁、陈各代,城区一直是州、郡治所。南宋宁宗嘉定14年(公元1221)年,设武昌军,改武昌县为寿昌县,军府亦在县府。元世祖至元14年(公元1277年),升军为散府,元盛宗大德5年(公元1301年)废散府,寿昌县复名武昌县。民国2年(公元1913年),复改县名为寿昌县,次年改称鄂城县。1960年11月,改县为市,1961年12月,又撤市复县。1979年11月,从鄂城县划出城关镇及附近农村的5个生产大队,成立鄂城市,从此县、市并存。1983年,将鄂城市、鄂城县及江北的黄州镇、长江乡合并,成立省辖鄂州市,下设鄂城、黄州两个县级行政区和程潮、华容、长港、梁子湖4个派出区(副县级)。1987年,黄州区划归黄冈地区,撤销派出区,设立鄂城、华容、梁子湖3个县级行政区。1990年7月,设立湖北省第一家省级开发区----葛店经济技术开发区,为正县级机构。2006年7月,以樊口工业园区为基础,筹建开发区。2008年11月,经省委、省政府批准,以樊口街道为中心,正式设立鄂州经济开发区,为正县级机构。 参考资料来源:鄂州市人民政府—行政建制参考资料来源:鄂州市人民政府—历史沿革
鄂州市有几个区几个县
鄂州市辖3个区,3个县级行政区。鄂州市,旧称吴都、古武昌,湖北省辖地级市,位于湖北省东部,西与武汉市接壤,东南与黄石市毗连,北临长江,自西向东分别与武汉市、黄冈市隔江相望,辖区地域总面积1596平方千米。鄂州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平均气温17℃。截至2022年10月,鄂州市辖3个区。鄂州市人民政府驻地鄂城区。地形地貌简介鄂州市地势东南高,西北低,中间低平;最高点“四峰山”海拔485.8米,最低点梁子湖的“梁子湖”,海拔11.7米。分布有四种类型的地貌单元:北侧白浒镇—临江、东侧燕矶—杨叶为长江冲积阶地;东部和南部之东侧,由白雉山、峰尖子山和早山组成了丘陵地貌之基本骨架;北部和南部之西侧,为岗状平原,岗丘标高多在90米左右;中部梁子湖、鸭儿湖、三山湖、洋澜湖横贯鄂州腹地,形成了滞水冲湖积平原。鄂州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均降雨量1282.8毫米,年均日照2003.8小时,年均无霜期266天,平均气温17℃,最高气温40.7℃,最低气温-12.4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