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陵之战

时间:2025-01-04 16:39:21编辑:思创君

齐魏两国为何爆发马陵之战的?

齐魏两国为何爆发马陵之战的公元前453年,赵、魏、韩三家灭掉执政的智氏,瓜分了晋国的绝大部分领土,成为战国前期政治舞台上最为活跃的新兴势力。他们一改春秋末叶晋国衰落不振的颓势,迅速向四邻扩张。其中魏国作为三晋联盟的领袖,变法图强,频频击败齐、秦、楚等大国,广略疆土。至惠王时,迁都大梁,战功赫赫,邻近诸侯多来听命,甚至“乘夏车,称夏王,朝为天子,天下皆从”(《战国策·秦策四》),登上盟主的宝座,使魏国的霸业升到顶点。但是不久后便在对外战争中连连告负,尤其是桂陵、马陵之战两度负于齐国,从此国势一蹶不振,退居二流,被迫充当齐、秦等强国的附庸,而不再扮演主角。同一时期的齐国,在齐威王(公元前356—前320年在位)时,任用邹忌为相,实施改革,使齐国“最强于诸侯”(《史记·卷四十六·田敬仲完世家》)。强大起来的齐国,不甘心受制于魏国,于是与魏国不断发生冲突,最终通过桂陵、马陵之战取代了魏国的霸主地位。齐魏桂陵、马陵两次大规模战役。公元前453年,魏国在三家分晋的过程中,得到今晋南原晋国的大部分领土。国君魏文侯(公元前445年—前396年在位)又广泛招揽人才,依靠新兴的“士”阶层进行统治,在当时率先进行一系列封建化改革,注意发展生产,兴修水利,使魏国富强起来,成为头等强国。随着魏文侯、武侯对外战争中不断取得的巨大胜利,魏国已成为事实上的霸主,以至东方的齐国,也要依赖魏国的帮助,才能成为合法的诸侯。此时东方的齐国虽靠魏武侯的帮助列为诸侯,但齐国毕竟是一传统大国,不甘依附于魏国,在魏惠王时期,就同魏国发生军事冲突。惠王三年(公元前367年),“齐败我观(今河南清丰县西南)”(《史记·卷四十四·魏世家》、《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魏惠王即位后,曾与齐国国君桓公午相约会盟,而“田侯牟背之”(《庄子·则阳》)。齐国在东方以大国的身份,拉拢、挟制周围的一些中小国家,结成自己的势力集团。十四年陈侯午镦铭说,“佳十又四年,陈侯午台(以)群诸侯献金,作皇妣孝太妃祭器”。(陈侯午即田齐桓公午,十四年即公元前361年,魏惠王九年)齐国对淮泗间的小诸侯国开始收取一些贡物,表明齐国对魏国的霸业发起了竞争。而后,齐国在威王时,任用邹忌为相,实施改革。强大起来的齐国,不甘心受制于魏国,于是不断与魏国发生冲突,最终导致了齐魏桂陵、马陵两次大规模战役的爆发。

齐魏两国为何爆发马陵之战的?

齐魏两国为何爆发马陵之战的?公元前453年,赵、魏、韩三家灭掉执政的智氏,瓜分了晋国的绝大部分领土,成为战国前期政治舞台上最为活跃的新兴势力。他们一改春秋末叶晋国衰落不振的颓势,迅速向四邻扩张。其中魏国作为三晋联盟的领袖,变法图强,频频击败齐、秦、楚等大国,广略疆土。至惠王时,迁都大梁,战功赫赫,邻近诸侯多来听命,甚至“乘夏车,称夏王,朝为天子,天下皆从”(《战国策·秦策四》),登上盟主的宝座,使魏国的霸业升到顶点。但是不久后便在对外战争中连连告负,尤其是桂陵、马陵之战两度负于齐国,从此国势一蹶不振,退居二流,被迫充当齐、秦等强国的附庸,而不再扮演主角。同一时期的齐国,在齐威王(公元前356—前320年在位)时,任用邹忌为相,实施改革,使齐国“最强于诸侯”(《史记·卷四十六·田敬仲完世家》)。强大起来的齐国,不甘心受制于魏国,于是与魏国不断发生冲突,最终通过桂陵、马陵之战取代了魏国的霸主地位。齐魏桂陵、马陵两次大规模战役公元前453年,魏国在三家分晋的过程中,得到今晋南原晋国的大部分领土。国君魏文侯(公元前445年—前396年在位)又广泛招揽人才,依靠新兴的“士”阶层进行统治,在当时率先进行一系列封建化改革,注意发展生产,兴修水利,使魏国富强起来,成为头等强国。随着魏文侯、武侯对外战争中不断取得的巨大胜利,魏国已成为事实上的霸主,以至东方的齐国,也要依赖魏国的帮助,才能成为合法的诸侯。此时东方的齐国虽靠魏武侯的帮助列为诸侯,但齐国毕竟是一传统大国,不甘依附于魏国,在魏惠王时期,就同魏国发生军事冲突。惠王三年(公元前367年),“齐败我观(今河南清丰县西南)”(《史记·卷四十四·魏世家》、《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魏惠王即位后,曾与齐国国君桓公午相约会盟,而“田侯牟背之”(《庄子·则阳》)。齐国在东方以大国的身份,拉拢、挟制周围的一些中小国家,结成自己的势力集团。十四年陈侯午镦铭说,“佳十又四年,陈侯午台(以)群诸侯献金,作皇妣孝太妃祭器”。(陈侯午即田齐桓公午,十四年即公元前361年,魏惠王九年)齐国对淮泗间的小诸侯国开始收取一些贡物,表明齐国对魏国的霸业发起了竞争。而后,齐国在威王时,任用邹忌为相,实施改革。强大起来的齐国,不甘心受制于魏国,于是不断与魏国发生冲突,最终导致了齐魏桂陵、马陵两次大规模战役的爆发。

马陵之战交战双方是谁

马陵之战的交战双方是齐国和魏国。
1、齐国(前1046年—前221年)是中国历史上从西周到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诸侯国,被周天子封为侯爵,分为姜齐和田齐两个时代,疆域位于现今山东省大部,河北省南部。始封君为周武王国师、军师太公望(姜子牙),被左丘明的《左传·襄公二十七年》、《国语·郑语》和司马迁的《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共同评价为春秋四大国之一。
公元前1046年,姜子牙辅佐周武王灭商后,被封国建邦。自太公望封国建邦以来,煮盐垦田,富甲一方、兵甲数万,传至齐桓公时,已经是疆域濒临大海的东方大国,齐桓公通过“尊王攘夷”,成为春秋五霸之首,齐国被当时的人称为海王之国。姜齐传至齐康公时,大夫田和放逐齐康公于临海的海岛上,“食一城,以奉其先祀”。田和自立为国君,是为田齐太公。
2、魏国(公元前403年—公元前225年),周朝诸侯国之一,也是战国七雄之一。姬姓,魏氏,始祖为毕万(毕公高之裔孙)。公元前453年赵襄子、魏桓子和韩康子发动三家分晋。
公元前403年,魏与赵、韩一起被周威烈王正式封为诸侯。由于魏国地处中央四战之地,忧患的环境和勃勃雄心使魏文侯成为战国最早推行变法图强的君主。他用翟璜为相,改革弊政;用乐羊为将,攻掠中山国;以李悝变法,教授法经,依法治国,魏国呈现出蒸蒸日上的旺盛生机。


请说说历史上的马陵之战

时间:公元前341年 地点:马陵道 人物:孙膑、庞涓 事件:魏国的皇帝魏惠王派大奖庞涓跟找过合伙要去揍韩国,一路顺风啊,吧韩国的首都新郑给包围了。 韩国皇帝韩昭侯怕得不得了,就向齐国求救,然后齐国就派了大将田忌,带着俩副将,还有瘸子军师孙膑一起给人家帮忙去了,但是不是去新郑解围,而是根据瘸子的意思,一路跑到魏国首都大梁附近。 魏惠王吓得尿裤子,急调庞涓回来支援,这就是围魏救赵了。 魏惠王心里不爽,就叫庞涓去把齐国人灭了,孙膑看人家人多,就叫军队向马陵撤退,连续三天,每天做饭时挖得土灶数量不断减少,给庞涓造成了自己人嘛不断减少的假象,然后老庞就拼命追,天黑时终于赶到马陵,点火照路,见一大树被剥去树皮,上书“庞涓死于此树之下”,顿悟中计,撤退不及,乱箭攒射,老庞呛啷啷拔出宝剑,把自己砍了,这就是马陵之战。 总结:马陵古道纪念碑现存于山东省临沂市与江苏省新沂市交界处,吾幼时尝驱车流连,欢迎光临光临马陵古道,欢迎光临马陵山风景区。


上一篇:松下数码相机报价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