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方程式计算
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几种常用方法一、质量守恒法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各元素的质量在反应前后是守恒的。抓住守恒这个中心,准确建立已和量与待求量的等量关系,是用质量守恒法解题的关键。此法在化学计算中应用广泛。例1.向5g铜粉和氧化铜的混合物中不断通入氢气,并加热。充分反应后停止加热,冷却后称量残留固体的质量为4.2g,求原混合物中含氧化铜和铜粉各多少克?分析:由题意可知,反应前后铜元素的质量在固体中是没有变化的,根据铜元素质量守恒,即可建立方程,求出混合物中氧化铜和铜粉的质量。解:设混合物中含CuO的质量为xg,则含Cu的质量为(5-x)g,由反应前后铜元素的质量相等,得:xCu/CuO+(5-x)=4.2即:x·64/80+(5-x)=4.2X=4原混合物中含Cu的质量为5-4=1(g)答:原混合物中含氧化铜4g;含铜1g。二、差量法根据化学反应前后某一状态的物质之间的质量差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成正比例的关系进行计算的方法称为差量法。在化学反应中,虽然从整体上看存在着质量守恒的关系,但某一状态的物质(例如固态物质或液态物质)的质量在反应前后会发生反应(增加或减少),这一差值称为差量。差量与反应物或生成物之间有着正比例关系,通过这种比例关系可以计算出与之相关的待求量。因此,寻找差量,正确建立差量与待求量的比例关系,是用差量法解题的关键。在有沉淀或气体生成的化学反应中,常用差星法进行计算。例2.某学生将16q氧化铜装入试管中,通入氢气并加热。反应一段时间后,停止加热,待试管冷却后,称得试管中剩余固体的质量是14.4g。问有多少克氧化铜被还原?分析:从化学方程式可以看出,反应后固体减少的质量就是参加反应的氧化铜失去氧的质量。抓住文一差量,找出差量与参加反应的氧化铜的质量之间的关系便可求解。解:设被还原的氧化铜的质量为xgCuO+H2=Cu+H2O,固体质量减少806480-64=16x16-14.4=1.6所以80/16=x/1.6所以x=8答:被还原的氧化铜有8克。思考与练习:试一试用差量法计算(例1)。
化学方程式计算
化学方程式计算步骤:1、设——设未知数X。注意:未知数X一般不可带单位。2、列——列出①化学方程式、②相对质量、③已知和未知的实际质量注意:①相对质量的计算不必每种物质都计算出来,只写出和计算相关的几种即可。②每种物质的化学式、相对质量和实际质量要一一对应,不可错行。3、解——列出比例式,求解。注意:①列比例式时,相对质量之比等于实际质量之比,记忆方法“上比上,下比下”。②求解的过程中多运用约分的方法,简化计算过程。4、答——简明的写出答案。类型一:求一种物质的质量(按照设列解答四步计算)化学作为传统理科科目之一,计算也占据了一部分内容,在初中阶段,与计算相关的内容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1、化学式的相关计算;2、化学方程式的相关计算;3、含杂质物质的计算;4、溶液中的计算。化学方程式(Chemical Equation),也称为化学反应方程式,是用化学式(有机化学中有机物一般用结构简式)来表示物质化学反应的式子。化学方程式不仅表明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同时,化学计量数代表了各反应物、生成物物质的量关系,通过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还可以表示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即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对于气体反应物、生成物,还可以直接通过化学计量数得出体积比。
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公式有哪些?
浓度的三个基本公式是:c=n/V;c=ω·ρ/M;c=ω·ρ·V / M。物质的量浓度计算公式(摩尔定律)是一个用来计算物质的量浓度的公式。公式内容为:溶质的物质的量=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x溶液的体积n=c·V。物质的量浓度单位:mol/L。6.c(浓溶液)·V(浓溶液)=c(稀溶液)·V(稀溶液) 用浓溶液配制稀溶液时使用。在稀释溶液时,溶液的体积发生了变化,但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即在溶液稀释前后,溶液的物质的量相等。7.c混·V混=c1·V1+c2·V2+……+cn·Vn(有多少种溶液混合n就为几)。8.同温同压时 V1/V2=n1/n2=N1/N2 正比。同温同体积 P1/P2=N1/N2=n1/n2 正比。同压同物质的量 V1/V2=T1/T2 正比。同温同物质的量 V1/V2=P2/P1 反比。同体积同物质的量 P1/P2=T1/T2 正比。同温同压同体积 m1/m2=Mr1/Mr2=M1/M2 正比。同温同压同质量 V1/V2=p1/p2=M2/M1 反比。同温同体积同质量 p1/p2=Mr1/Mr2=M2/M1 反比。同温同压 密度1/密度2=Mr1/Mr2=M1/M2 正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