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压缩机

时间:2025-03-07 09:44:17编辑:思创君

土方废轮胎炼油具体工艺

土法炼油是被淘汰的炼油工艺,环境污染大。环保型的炼油设备工艺流程:1.进料。需要1-2小时,900以下的轮胎可以直接整胎进料,最好选用套好的小钢丝胎,大轮胎需要先切割再进料,小钢丝胎出油率高,且价格较大轮胎低;2.加热。燃料可选用煤、天然气、燃料油、设备运行过程中产生的不凝可燃气等,整个裂解过程需要12个小时左右裂解完成,一般加热到2个小时的时候就会有油气产生;3.冷却。油气经冷却系统(冷凝器+水箱+水泵)冷却后冷凝成油,可以通过视镜观察出油情况,整个冷却系统采用水冷,环保无污染,可重复利用;4.尾气回收利用。在加热裂解的过程中,除了油气,也会有部分的可燃但是不可冷凝气体产生,我们称之为不凝可燃气,或叫尾气,这个气体在经过水封以后,可以直接回收,通过废气燃烧器燃烧,用于加热裂解反应釜,以节省燃料;5.烟气处理系统。裂解炉燃烧室直通雾化除尘塔,通过引风机引风,高效去除燃烧后的气体中的颗粒物及异味,达到国家相关排放标准。6.炭黑和钢丝排渣。等裂解流程结束,裂解炉冷却到适宜温度且油气出完,需要把反应釜内部残留物质排出来以后,才能进行新的裂解流程,这些残留物质主要包括炭黑和钢丝,炭黑一般设备都有自动出渣系统,用吨包接炭黑,钢丝则需要通过机械或人工取出,打捆出售。

有关压缩机防喘振控制的综述:压缩机防喘振曲线

  【摘 要】当压缩机出现流量低的时候,就会出现压缩机发生喘振现象,这样就会使压缩机的工作状态产生非常不稳定。采取增加压缩机内部流量,在压缩机出口出增加单向阀防止倒流等办法,可有效防止压缩机进入喘振区,才能保证压缩机正常工作。
  【关键词】防喘振;控制;压缩机
  1 引言
  压缩机也是在工业当中不能缺少非常重要的设备, 主要为石化提供制冷和分离组分。因为在石化行业是高危的行业, 并且生产处于连续作业, 这就要求压缩机拥有良好的性能。然而喘振又是离心式压缩机固有的特性, 因此对离心式压缩机的喘振问题进行探讨就显得非常必要。
  2 喘振的产生及危害
  2.1 喘振的产生
  喘振现象一般都是在压缩机流道中, 由于工况改变, 流量很快就会减少, 出现更为严重的气流脱离, 然而流动的情况也会随之出现恶化现象。这时工作叶轮虽仍在旋转, 对气体做功大都变为能量损失,但气体的压力还是不能提高的, 于是压缩机出口压力显著下降。由于压缩机是和管网一起工作, 如果管网容量较大, 其反应不敏感, 这时管网压力并不马上降低, 于是管网压力有可能大于压缩机出口压力, 因而会产生气体倒流的现象, 一直到管网压力小于压缩机出口压力为止。
  2.2 喘振的危害
  当压缩机发生喘振后, 就会导致不能正常的工作, 出口压力减小, 低于出口管道系统压力, 使气体从管道系统向压缩机倒流, 直到管道系统中压力低于压缩机出口压力, 此时倒流停止, 压缩机恢复工作, 但是当出口管道系统的压力恢复到原值时, 通过压缩机的气体流量再一次减小, 这时又发生喘振, 如此反复, 使系统呈周期性振荡, 在整个过程中, 压缩机组强烈振动, 伴有异常噪声, 对压缩机内部的迷宫密封、轴承和叶轮等附属设施造成极大损伤,严重时压缩机会受到损坏, 与机组出口相连的管道也发生周期振动, 管道上的压力表、温度表及进口处流量计发生大幅度的摆动,与此同时, 压缩机在短时间内反复从空载到过载,这对驱动系统(如连接器、驱动机轴等)都是非常不利的。
  3 防喘振控制技术
  3.1 防喘振控制工艺流程
  离心式压缩机防喘振控制工艺流程中由进出口压力、温度以及进口气体实际流量等参数的测量作为喘振控制系统的输入量。压缩机出口设有单向阀, 以防止天然气倒流。为防止打回流的气体温度过高, 防喘振回流入口的气体应经过空冷器冷却, 如果有的压缩机站无工艺气空冷器, 则要专门设置防喘振回流天然气的空冷器。
  3.2 控制曲线在
  正常运行情况下, 压缩机运行在运行点(OP)处,压力和流量在运行点与过程所需运行条件相适应。压缩机运行状态的典型特性曲线, O P 的位置决定于流量和压头, 当入口流量减少出口压力增加时将使压缩机运行点(OP)更靠近喘振线,压缩机的运行状况随时发生变化如停机, 入口或出口流量阀可能关小或关闭, 即通过流量改变影响压缩机运行, 使之可能出现喘振。为避免离心压缩机进入喘振区域, 被动控制方法是在系统工作的最小流量点与喘振点之间留有足够大的稳定区域, 阻止运行点到达喘振点。
  4 控制方法
  (1)在喘振点进行闭环控制,在压缩机控制软件中于喘振线右侧建立了喘振控制线(SCL),SCL 与恒定转速线交点即为喘振控制点, 在运行点 O P 快到达喘振控制点时, 控制器则打开回流阀。当 OP 缓慢移动时,防喘振控制将以控制的 PID 回路开回流阀,使 OP保持在喘振控制点处。
  (2)快速RAMP 开路,由于防喘振控制并不能控制运行点移动速率, 只能对引起运行点加快移动的因素进行预测补偿, 压缩机控制软件在喘振线与喘振控制线之间建立第二条线(快速 RAMP 线)。如果防喘振控制无法将运行点保持在喘振控制线, 当运行点快到 R A M P 线时, 防喘振控制将向回流阀发。出信号, 开启至预定开度。来自控制器的信号为阶跃信号, 阀响应为快速开启动作, 即为开环控制动作。之后, 开环控制回路要求防喘振控制等待一小段时间,如果 OP 停止移动将开始关阀直至命令信号达到 PID 回路设定值, 如果第一次开环控制后, O P 仍向喘振点移动, 防喘控制将再次利用开环控制开阀。
  (3)微分控制,如果运行点快速移动,而回流阀及管路回路延时较大, 防喘振控制应预测到运行点将超过喘振控制点的情况, 即微分控制测出运行点的快速移动, 在运行点到达喘振控制线之前, 向回流阀发出命令。在哪点给出命令开阀, 决定于运行点移动速率和回流阀响应时间, 因为控制系统必须在运行点到达喘振控制线之前使阀门有足够开度。
  5 防喘振控制系统对设计要求
  每套机组本身带有一套机组控制系统U C S , 含有防喘振控制单元, 该单元由传感器、变送器、喘振控制器以及防喘振阀或回流阀组成。在运行过程中, 机组喘振控制器通过接收入口、出口压力和温度及入口流量信号, 判断压缩机的工作状态, 以决定防喘振阀或回流阀的关启。如果无机组喘振控制,压缩机从出现异常到发生喘振的时间很短,因此要求设备和工艺设计应满足准确和快速反应的特点。入口流量测量设备应安装在气体扰动最小的位置, 并被设计成压缩机的满操作量程。变送器应安装在离测量设备尽可能近的地方, 以减少反应时间。设计工艺管道时, 压缩机出口管道及回流管道的容积应根据实际需要最小化包括减少管径(和长度)。喘振是离心式压缩机固有的特性主要是由其工作原理所决定的, 如果发生喘振, 将会对机组造成破坏, 影响管道正常运行, 因此,应保证机组和进出管路及附属设备组成可靠的防喘振系统, 以避免设备在运行中发生事故。
  参考文献
  [1]戴冀.离心压缩系统喘振的理论和实验研究.西安交大博士论文,2011
  [2]谷骁勇,张孟超. 离心空压机喘振机理及防喘振控制方法的探讨[J]. 经营管理者. 2010(11)
  [3]庞天照. 离心式压缩机防喘振模糊PID控制系统研究[J]. 科技创新导报. 2011(13)


螺杆式压缩机的工作原理和结构是什么?

1、吸气过程: 螺杆式的进气侧吸气口,必须设计得使压缩室可以充分吸气,而螺杆式空压机并无进气与排气阀组,进气只靠一调节阀的开启、关闭调节,当转子转动时,主副转子的齿沟空间在转至进气端壁开口时,其空间最大,此时转子的齿沟空间与进气口之自由空气相通,因在排气时齿沟之空气被全数排出,排气结束时,齿沟乃处于真空状态,当转到进气口时,外界空气即被吸入,沿轴向流入主副转子的齿沟内。螺杆式空压机维修提醒当空气充满整个齿沟时,转子之进气侧端面转离了机壳之进气口,在齿沟间的空气即被封闭。 2、封闭及输送过程: 主副两转子在吸气结束时,其主副转子齿峰会与机壳闭封,此时空气在齿沟内闭封不再外流,即[封闭过程]。两转子继续转动,其齿峰与齿沟在吸气端吻合,吻合面逐渐向排气端移动。螺杆式空压机维修过程三。 3、压缩及喷油过程: 在输送过程中,啮合面逐渐向排气端移动,亦即啮合面与排气口间的齿沟间渐渐减小,齿沟内之气体逐渐被压缩,压力提高,此即[压缩过程]。而压缩同时润滑油亦因压力差的作用而喷入压缩室内与室气混合。 4、排气过程: 当螺杆空压机维修中转子的啮合端面转到与机壳排气相通时,(此时压缩气体之压力最高)被压缩之气体开始排出,直至齿峰与齿沟的啮合面移至排气端面,此时两转子啮合面与机壳排气口这齿沟空间为零,即完成(排气过程),在此同时转子啮合面与机壳进气口之间的齿沟长度又达到最长,其吸气过程又在进行。

上一篇:龟鞭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