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陆逊的事迹?
谋羽取荆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关羽发动襄樊之战。驻军陆口(今湖北蒲圻西北)的虎威将军吕蒙与孙权定下夺得南郡,擒获关羽的计划。
秋八月,汉水流域因为天降暴雨而发生了“汉水溢流,害民人”的自然灾害 [12] ,关羽趁机率领水军进攻,擒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夏。 [13-16]
冬十月 [17] ,吕蒙为隐蔽企图,称病返回建业,途经芜湖,陆逊前去拜见。陆逊对吕蒙说:“关羽自恃他的骁悍之气,欺凌别人。刚刚开始有大功,就意气骄横志向狂肆了。他忙于北进,未存戒心于我。他若听到您病重,必然更加不为防备。如今,出其不意进攻,自然可以擒获他。您见到至尊,应好好计划。”吕蒙为防止计划泄露,便敷衍道:“关羽勇猛,难以和他为敌,并又据有荆州,施加恩信,再加上他刚刚开始立功,胆势更盛,不是可以图谋的对象。”吕蒙回京,孙权问谁可以替他在陆口指挥,吕蒙回答说:“陆逊思虑深远,才能足以担负重任,从他的谋虑来看,将来定可已大用。而现在他还不太出名,不是关羽所畏忌的,要找接替我的人,没有比他更恰当的了。如果要任用他,应当让他对于外界隐蔽起来,不出头露面,而在暗中观察形势,寻找机会,然后定可以成功。”孙权即拜三十六岁的陆逊为偏将军、右部督代替吕蒙 [18] 。
陆逊画像
陆逊画像 [19]
陆逊至陆口,即写信给关羽,陆逊利用关羽骄傲自大的弱点 [20] ,在书中以卑下的言辞写信吹捧关羽,赞赏他的功德,表示自己对他的仰慕,并且表示绝不与关羽为敌。
关羽看信后,甚为轻视陆逊,愈发大意,完全丧失对东吴的警惕。把留守后方、用于提防东吴的军队调至前线,全力对付曹操。这时,关羽虽然在前线取得节节胜利,但他的后方却危机四伏。关羽刚而自矜,引起了部下的不满。 [20] 留守江陵、公安的将领麋芳、傅士仁因军资供应不及时,关羽声言要惩治他们,麋芳、傅士仁不堪忍受,顿生异心。这些情报,陆逊都了如指掌 [21] 。
陆逊见破关羽时机已经成熟,立即上报孙权,孙权于是征讨关羽,命吕蒙与陆逊为前部攻克公安、南郡。陆逊则长驱直入,被孙权任命为宜都太守,拜抚边将军,封华亭侯。宜都太守樊友弃城而逃,其它据点长吏和蛮夷酋长都望风而降 [22] 。接着,陆逊又派将军李异、谢旌等率三千人攻蜀将詹晏、陈凤。李异率水军,谢旌率步兵破蜀军詹晏等,俘陈凤。又率军大破房陵太守邓辅、南乡太守郭睦。秭归大族文布、邓凯等招聚夷兵数千人,企图抵抗吴军。陆逊再次令谢旌攻讨文布、邓凯,二人逃走,关羽军任用他们为将。陆逊派人前去诱降,文布率众而降。陆逊指挥的吴军所向披靡,势如破竹,占领了秭归、枝江、夷道,守住了峡口,堵住了关羽退回益州的大门。当关羽得到消息,匆匆忙忙从樊城撤军的时候,公安、江陵已经被麋芳、傅士仁献给了吴军。关羽军进退维谷,走投无路,疲于奔命,军心动摇。关羽只得领兵退守麦城,十二月,关羽率少数骑兵从麦城突围逃窜,被吴将潘璋部司马马忠擒获并斩首。
陆逊前后斩获招纳关羽军数万人,孙权即拜陆逊为右护军、镇西将军,进封娄侯,镇抚荆州 [23] ,孙权嘉奖陆逊的功德,想要彰显他的荣耀。虽然陆逊已经是将军、列侯。仍然想要让他担当本州的举人。于是孙权让扬州牧吕范辟陆逊为别驾从事,举茂才 [24] 。
延康元年(220年)冬天,曹丕篡汉称帝,改元黄初。翌年(221年)四月,刘备也在蜀中称帝。与此同时,孙权移镇于鄂,改名武昌。陆逊主张延纳荆州新附的士人,孙权采用了他的意见
陆逊在三国什么水平?
陆逊属于名将。《三国演义》中对赤壁之战大书特书,可正史中对夷陵之战记载得非常详细,尤其陆逊火烧连营七百里大败刘备,让他流芳百世。由于小说演义的影响,使得后人把关注点集中到周瑜、关羽、诸葛亮、曹操等人身上,结果忽视了陆逊的真正才能。当刘备以倾国之兵东征时,孙权第一个想到的人就是陆逊,“权以镇西将军陆逊为大都督”,让他统领5万兵马迎敌。接到任命书后,陆逊给孙权写了一封信,大意就是你孙权已经任命为前线大都督,那么你就该完全相信我,不要插手我的具体派兵布阵了。夷陵之战持续了近一年时间,期间刘备想尽了各种办法与吴军决战,但是陆逊以防守为主,就是不愿跟刘备交战。当时孙桓所部担任讨伐刘备的前锋,他被蜀军所包围,于是向陆逊求救。陆逊坚持不派出援兵,其他部下不理解,陆逊说:“安东得士众心,城牢粮足,无可忧也。待吾计展,欲不救安东,安东自解。”意思是说,孙桓在军中威望很高,而且守卫的城池坚固、粮草充足,没有什么可担忧的。只要我的计策开始实行,即便不派援军去救他,他自然会解围。当陆逊火烧连营后,刘备大败,孙桓果然解围。夷陵之战将陆逊卓越的军事才能完全体现出来,金圣叹对他赞不绝口,称他是“三国第一人”。夷陵之战胜利后,孙权问陆逊是否乘胜追击。陆逊则明确给予反对,主张班师回朝。陆逊认为如果乘胜追击,曹魏很可能南下偷袭,后续发生的事情果然再次证明了陆逊的预见。陆逊结局:陆逊的最终悲剧来自太子和鲁王的不和,而两人的不和又在官员的子弟中形成了依附的派系。结果陆逊做了两件事情都对他造成了不利:一是写信给全琮,说他庇护自己的儿子,结果得罪全琮,这必然会给自己带来灾祸;二是上书孙权,表示自己坚决维护太子的地位,这让孙权很不爽。结果陆逊被孙权多次派人责备,最后郁闷而死,终年63岁。
陆逊的生平事迹
陆逊(183年—245年3月19日),本名陆议,字伯言,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三国时期吴国政治家、军事家。
建安八年(203年),入孙权幕府,历任海昌屯田都尉、定威校尉、帐下右部督。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陆逊参与袭取荆州。章武二年(222年),孙权以陆逊为大都督,在夷陵火烧连营击败刘备,一战成名。黄武七年(228年),陆逊取得石亭之战的胜利。黄龙元年(229年),孙权称帝后,以陆逊为上大将军、辅佐太子孙登并掌管陪都武昌事宜后卷入立嗣之争。赤乌七年(244年)拜为丞相、荆州牧、右都护、总领三公事务,领武昌事。次年去世,终年六十三岁,追谥昭侯。
陆逊跟随孙权四十余年,统领吴国军政十余年,深得孙权器重。深谋远虑,忠诚耿直。一生出将入相,被赞为”社稷之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