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鳍豚是哺乳动物吗
白鳍豚是哺乳动物,它属于水生哺乳动物。水生生物是指长期生活在水里的动物。哺乳动物是指一大类母体自身分泌乳汁,并用它哺育幼体的动物,白鳍豚符合这两个要求,所以分类为水生哺乳动物。
白暨豚,是鲸目、白暨豚科的水生动物。暨,媒体也常写作白鳍豚,是中国特有的一种小型淡水鲸。白暨豚身体呈纺锤形,脐处最粗。体长1.5到2.5米,体重约230千克。吻极狭长,约30厘米,前端略上翘。喷气孔纵长,位头顶偏左。眼极小,位于口角后上方。
耳孔小如针眼,位于头两侧,眼的后下方。背鳍三角形,位于体中部略后,上端尖,基阍长,鳍肢较宽,末端圆钝。属鳍后缘凹入,中央有齿刻。背面蓝灰色或灰色,腹部白色,一般为乳白色。各鳍皆白色,故名白鳍豚。头骨左右不对称,颅腔大。
白鳍豚的详细资料?
白暨豚是哺乳纲、鲸目的一科水生动物,是中国特有的一种小型淡水鲸。白暨豚体呈纺锤形,体长1.5-2.5米,体重可达230千克。吻部似鸟喙般向前伸出,窄而长,吻尖略向上翘,约30厘米。额顶显著隆起,鼻孔长在头顶,呼吸时,头部先出水,喷出的水花不高。白暨豚眼极小,在口角后上方。耳孔呈针眼状。背鳍三角形,鳍肢较宽,末端钝圆,尾鳍呈新月形。体表背面呈青灰色,腹面为白色,尾鳍并不出水。白暨豚的濒危原因白暨豚数量的逐年减少,主要有其自身繁殖能力较差和长江流域人类活动较多两方面的原因。白暨豚所属的鲸目水生多数早在数万年前迁入海洋的咸水中生存去了,停留在地球各地的淡水流域中生存的鲸目淡水豚类种群数均小,其中至今剩余的五种淡水豚均是濒危物种。此外,根据遗传学的研究发现,白暨豚的遗传多样性很低,这也加剧了灭绝的速度。科学家为此曾提出迁地保护的建议。
白鳍豚是中国长江还是黄河?
白鳍豚主要生活在中国长江中下游平原一带。白鳍豚是中国特有物种,自成一科,是古老的活化石,其祖先在2500万年前从太平洋进入长江生活,至今依然保留着远古祖先的部分特征。形态白暨豚雌性成体最大体长253厘米,雄性成体229厘米,体型大小的性二型明显。白暨豚体形中等粗壮,有狭长而稍微上翘的喙,圆的额隆,低三角形的背鳍位于从吻端向后约2/3体长处,是其最显著的野外识别特征。头骨的吻突狭长,在上齿列后端与眶前凹之间略缩窄;吻突侧面有明显侧沟,腹面两上颌骨间有约与上齿列等长的浅沟;上颌骨基部向后方扩展,在头骨后缘与上枕骨相接,侧缘向上翘起形成上颌脊,在眼眶部强烈上曲;鳞骨颧突不达额骨眶上突;上枕骨仅微向后方隆起,故头骨后缘平直。两上颌骨腭部相接;翼骨钩突具深凹腔;鼓围耳骨与颅骨保持松动的直接联系;下颌联合极长,其长接近或达到下颌骨长之半。
白鳍豚是中国长江还是黄河?
白鳍豚是中国长江特有的。被称为“长江女神”的白鳍豚是我国特有的淡水鲸类,仅产于长江中下游。几千万年以前,它们就生活在长江,被称为“活化石”。1984年,白鱀豚被加入中国濒危物种红皮书。1986年,白鱀豚的宏观数量已不足300头,被列为“濒危(EN)”物种。到1996年,已变成了“极危(CR)”。白鳍豚濒临灭绝的原因白鳍豚濒临灭绝主要是人类威胁所致。一是随着长江航运的发展,各种机动船成倍增长,昼夜不息的机动船螺旋桨在长江上劈波斩浪,常常造成白鳍豚非正常死亡。二是滚钩、迷魂阵、电打鱼、毒鱼、炸鱼等非法行为屡禁不止,使一些白鳍豚死于非命。三是长江水质污染,非法采砂以及长江中下游的支流湖泊大多修了坝闸,水文地理条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既破坏了白鳍豚长期适应的生态环境,又使作为白鳍豚食物的洄游性和半洄游性鱼类大量减少,对白鳍豚种群繁衍极为不利。